气体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癌症治疗方法,仍面临着治疗气体的精准输送和可控释放等挑战。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郑元义教授和上海大学陈雨教授团队在Elsevier期刊《Bio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Biodegradable cascade nanocatalysts enable tumor-microenvironment remodeling for controllable CO release and targeted/synergistic cancer nanotherapy”的文章,介绍了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纳米催化剂——RG-Mn@H,用于CO可控释放和肿瘤靶向/协同治疗。
纳米催化剂RG-Mn@H的构建:首先,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HMON)负载对H2O2 敏感的羰基锰 (MnCO);然后,用葡萄糖氧化酶(GOD)填充介孔二氧化硅的孔;最后,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对上述材料进行表面修饰,从而赋予其肿瘤靶向功能。GOD在肿瘤区域低的 pH条件下解离,释放出负载的MnCO,并依次产生葡萄糖酸和H2O2,促进CO/Mn2+的原位生成,进而实现CO介导的肿瘤治疗。
其中,经Cy5.5标记的RG-Mn@H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通过荧光成像进行了研究。
VILBER Fusion FX7多功能成像系统
产品特点:
· 采用新一代深度制冷的CCD相机,暗电流0.0001e/p/s@-90℃, 制冷速度更快且寿命更长;
· F0.7超级镜头,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从而有效缩短曝光时间,尤其适用于Luc报告基因检测的生物发光成像;
· 荧光成像采用脉冲LED光源,7通道,激发强度比卤素灯更高。基于扫描方式,激发均一性≥99%;
· 全自动控制7位发射滤光片轮,搭载6个专用窄波滤光片,涵盖400~900nm,满足多种染料的检测需求;
· 配备小鼠专用恒温台兼容小鼠麻醉系统,通量可达5只小鼠。
应用范围:
· 小动物成像:基于生物发光或荧光的肿瘤发育、药物代谢、细胞迁移追踪、纳米材料研究等;
· 植物成像:LUC 或GFP、RFP等报告基因检测,转基因鉴定、基因互作、微生物侵染、植物发育、植物生物节律等;
· 化学发光 & 荧光Western blot,Northern blot或Southern blot;
· 免染胶,银染&考染蛋白胶,SSCP胶,培养皿(细胞或菌落),微孔板,蛋白芯片或其他基于荧光或化学发光的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