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materials】钌(II)-氮化碳配合物作为氧自给型光敏剂用于乏氧光动力治疗

发布时间:2021-09-17 浏览量: 1239
中山大学巢辉教授、广东药科大学王金全副教授和香港大学张喜庭博士团队在Elsevier期刊《Biomaterials》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一种氧自给型光敏剂——Ru-g-C3N4,可以克服肿瘤区域因乏氧而诱导的光动力治疗抗性,从而提高光动力治疗效果。

光动力治疗(PDT)是一种很有前景的肿瘤治疗策略。PDT依靠光敏剂在光照下产生具有细胞毒性的活性氧(ROS)从而将肿瘤细胞杀死。与其他肿瘤治疗策略相比,PDT具有创伤小、毒性低、选择性强、疗效高等优势。但是,肿瘤区域乏氧的微环境会使得PDT效果大打折扣,从而影响了PDT的广泛应用。

 

中山大学巢辉教授、广东药科大学王金全副教授和香港大学张喜庭博士团队在Elsevier期刊《Biomaterials》上发表题为“Ruthenium(II) complexes coordinated to graphitic carbon nitride: Oxygen self-sufficient photosensitizers which produce multiple ROS for photodynamic therapy in hypoxia”的文章,介绍了一种氧自给型光敏剂——Ru-g-C3N4,可以克服肿瘤区域因乏氧而诱导的光动力治疗抗性,从而提高光动力治疗效果。

 

  

光敏剂Ru-g-C3N4通过钌(II)双联吡啶[Ru(bpy)2]2+与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g-C3N4)通过Ru-N键配位得到。与纯g-C3N4相比,Ru-g-C3N4表现出更高的水溶性、更强的可见光吸收和增好的生物相容性。当Ru-g-C3N4被乏氧区肿瘤细胞吸收并受到可见光照射时,不仅会催化 H2O2H2O分解生成O2,还同时催化H2O2O2产生多种活性氧(·OH,·O2-1O2)。此外,Ru-g-C3N4支持荧光成像,同时持续产生O2以缓解缺氧,从而大大提高PDT功效。


 

其中,Ru-g-C3N4对于A375肿瘤模型小鼠的光动力治疗效果通过荧光成像进行了研究。


VILBER Fusion FX7多功能成像系统

产品特点

· 采用新一代深度制冷的CCD相机,暗电流0.0001e/p/s@-90℃, 制冷速度更快且寿命更长;

· F0.7超级镜头,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从而有效缩短曝光时间,尤其适用于Luc报告基因检测的生物发光成像;

· 荧光成像采用脉冲LED光源,7通道,激发强度比卤素灯更高。基于扫描方式,激发均一性≥99%;

· 全自动控制7位发射滤光片轮,搭载6个专用窄波滤光片,涵盖400~900nm,满足多种染料的检测需求;

· 配备小鼠专用恒温台兼容小鼠麻醉系统,通量可达5只小鼠。


应用范围:

· 小动物成像:基于生物发光或荧光的肿瘤发育、药物代谢、细胞迁移追踪、纳米材料研究等;

· 植物成像:LUC 或GFP、RFP等报告基因检测,转基因鉴定、基因互作、微生物侵染、植物发育、植物生物节律等;

· 化学发光 & 荧光Western blot,Northern blot或Southern blot;

· 免染胶,银染&考染蛋白胶,SSCP胶,培养皿(细胞或菌落),微孔板,蛋白芯片或其他基于荧光或化学发光的样品。